
刀之藝廊 日本刀劍欣賞 兼道作波金霞打刀拵
兼道作 波金霞打刀拵
- 日本刀種類:打刀
- 刃文:互目亂 沸出來
- 刀身:板目肌
- 刀匠:兼道
- 流派:美濃伝(相州伝)
- 時代:平成
- 產地:岐阜縣
- 柄:黑鹿皮柄卷、赤黒本鮫
- 鐔:木目肌鐵地鍔
- 緣頭:古山作赤銅波金霞
- 目貫:鎏金美濃巻龍
- 鎺:本金色上二重鎺
- 鞘色:黑叩塗
古山作赤銅波金霞緣金具
古山(如山)
古山義和,號如山,是一位現代的日本雕金師。他是日本刀劍保存協會(日刀保)的無鑑査刀劍裝具師,是業界公認的國寶級匠人。日刀保無鑑査是一個極高的榮譽稱號,代表其技術和作品已經達到無需審查就能被認可的頂尖水準,是日本刀劍工藝界的最高榮譽之一。
他的工房位於日本岐阜縣,是日本刀劍工藝的重要地區之一。除了精湛的雕金技藝,古山先生還是一位技藝高超的武術家。他擁有全日本劍道聯盟居合道教士八段的頭銜,所習流派為無雙直傳英信流。這份武術背景賦予他對刀劍和其裝具更深層次的理解,使他的作品不僅美觀,更具備實用性和精神內涵。他的作品延續了日本傳統的雕金技法,並將其發揚光大,是當代極具代表性的刀劍裝具藝術家。
雕金特色與風格
- 精湛的傳統技法:他擅長運用各種傳統工藝,如高肉雕、象嵌(鑲嵌)、魚子地(在金屬表面打出密集點狀紋理,營造出魚卵般的質感)等。他能將這些技法運用得爐火純青,使作品細節栩栩如生。
- 對自然的深刻洞察:古山先生的作品主題多源於自然,如您提到的「波」、花鳥、山水等。他對自然界的觀察入微,能將海浪的動態、花朵的姿態、雲霞的光影,透過金屬的堅硬材質,表現出柔美、生動的生命力。
- 獨特的「古山式」美學:他的作品在構圖上往往充滿詩意,注重光影和層次感。他對不同金屬材質(如赤銅、金、銀)的運用爐火純青,能透過巧妙的搭配,營造出豐富的視覺效果和情感氛圍。
赤銅
赤銅是一種日本獨特的金屬合金,主要由銅和3%至5%的黃金混合而成。這種合金最大的特色在於其經過一種名為「煮色」的特殊化學處理後,表面會呈現出帶有深紫色光澤的黑色。這種獨特的色澤深沉而高雅,與純銅的紅、黃銅的黃都不盡相同。
赤銅因其美麗的色彩和優異的加工性,自古以來就是製作日本刀劍裝具、美術品以及高級飾品的主要材料。它為雕金師提供了完美的基底,能襯托出其他金屬(如黃金、銀)的華麗。
金霞
「金霞」是一種鑲嵌或裝飾技法,字面上的意思是「金色的霞光」。它是一種非常細膩的表現手法,目的在於營造出如同清晨雲霞般朦朧、柔和的金色光影效果。
具體來說,這種技法包含以下幾種方式:
- 金鑲嵌:將純金以不規則、漸層的方式鑲嵌在赤銅基底上。
- 高肉雕上的點綴:在雕刻出的海浪等圖案上,以點狀或線狀的黃金點綴,讓光線折射時產生如霞光般的變化。
當金霞應用在「波」(海浪)的主題上時,能夠完美地表現出海面在陽光下波光粼粼、光芒萬丈的景象,賦予作品更強的生命力和藝術性。
兼道刀匠作品風格
兼道刀匠,本名小島時二郎,是岐阜縣關市昭和至戰後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名工之一。早年師事善定兼吉,後拜入渡邊兼永門下,並曾赴關西各地遊學汲取各流派技藝。昭和11年(1936年),劍道家中山博道在關市試斬時,對其作品切味印象深刻,特賜「道」字,自此改號「兼道」。
在戰前至戰中期間,兼道活躍於新作日本刀展,屢獲陸軍大臣獎、特選等榮譽,昭和15年起成為陸軍受命刀匠,昭和18年獲任國工院名譽會員權大宗匠。戰後日本刀製作重新開放後,他持續製作紀念刀、奉納刀,並多次入選新作名刀展,對戰後關鍛冶的復興與發展貢獻良多,門下弟子眾多。
鍛造風格與刀劍特色
兼道的作品在造型上講求端莊與實用並重,無論觀賞用還是居合用,都能展現高水準的工藝與實戰適性。
- 刀姿:多為堂堂端正的姿態,元幅與先幅比例協調,重心穩定,兼顧拔刀速度與揮斬力量。
- 地鐵:常用小板目肌,鍛造緊密而充滿力度,地金質感細膩,部分作品配以樋溝,線條流暢、裝飾與實用兼備。
- 刃文:以匂出し的互之目刃為代表,火候控制精準,從刀元至刀尖燒刃均勻,華麗而不失端正,足入與刃中變化豐富,兼具觀賞性與切味。
美學與機能的平衡
兼道刀匠擅長根據用途調整製作方向,明確區分觀賞用刀與居合用刀的設計。在居合用作品中,注重刀身結構與握持感的平衡,確保長時間訓練中的耐用性與安全性;在觀賞用與奉納刀中,則更強調鍛肌細膩度與刃文美觀性,充分展現關鍛冶的華麗風格。
流派地位與影響
作為昭和至戰後關鍛冶的重要代表,兼道不僅在技術上達到極高水平,還憑藉其指導力培育了大批優秀刀匠,延續並發展了關市的製刀傳統。他的作品兼備實用與美感,既能滿足武道實踐者的需求,也深受收藏家與鑑賞家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