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式刃物刀匠—秋友義彥的介紹
日本和式刃物是什麼呢?
和式刃物為日本傳統開山刀。無論長短或任何款式,標準的和式刃物均使用日本武士刀的鍛造技藝延伸出來的技巧所製作。坊間的日本和式刃物大都失去古味,用“現代多層鋼”稍為鍛造一下即成。雖具實用性但過於商業化,泛濫的匠氣已然失去收藏價值。我們所代理的日本和式刃物均使用日本傳統技法,以古地鐵和數百層煉鐵古鋼材鍛打而成。其刀形、刃身之折疊花紋,柄、鞘之異材質等,都是萬中選一的精品。古意盎然,觀賞性極高,數量皆為限量製造,極具收藏價值及增值性。
秋友義彥的生平背景
秋友義彥先生手打的土佐刃物從以前就有很高的評價。在日本林業旺盛的時代,土佐的伐木師分散到日本各地去工作,同時也造成許多鍛造師跟著一起出走。如果現場有什麼需求的話都可以及時做出,且品質很好。同樣地,土佐的刃物和伐木師在全國各地都造成很好的迴響。
秋友義彥為跨世代的手工刀名匠,說到土佐的秋友義彥是出身於土佐鍛造的第三代,可說是完完全全的土佐刃物師。初代—秋友好治(明治29年~昭和18年),主要從事斧的製作,材料以就地取材為主,曾設計出「鳶」、「鶴」、「斧」等各種現代伐木師不可或缺的道具。二代—秋友義光(大正7年~平成2年),以現場取材較容易的角鉈為主要創作方向,設計做出現場就能替換手柄的角鉈。後來被廣泛得稱為「柄鎌」,是土佐代表性的林業道具,在日本各地都受到職人的愛用。而到了三代目的秋友義彥(昭和19年~),15歲就與第二代傳人,也就是他的爸爸義光學藝。20歲獨立後,設計出丸鉈的原形,在九州各地都得到很好的迴響,後來開始製作各種工法的刀具,且大多使用安來鋼鍛造法。主要使用的鋼材是安來綱,因為喜歡它不論怎麼敲都不會變形這點。用能夠將安來鋼的潛質發揮到最大的鍛造及熱處理,可以表現出安來綱的穩定性。
秋友先生說:「就算我百年之後,我製造的刀還是會留下來,所以我認為應該要做出更好的作品,為了能讓後世還能夠討論我的作品,我希望能夠做出有代表性的東西。」
昭和50年,更為小豆島護國寺奉上「不動刀」。在1995年,終於獨自開發出「甲伏造」,其使用與日本武士刀相同的製作方法,再加上傳統熱處理技法「本燒」,以此製法為根本出產各式各樣的作品。
秋友義彥式「甲伏造」的源起
最早是應地方上的獵人所要求而做出劍鉈。劍鉈原本只是獵人們在上山時拿來開山路用的,但是下訂單的這位獵人也把劍鉈拿來解體獵物以及料理用。另外,當獵人入山時往往需要走很長一段山路,因此入山的行囊不能太重。最早土佐的劍鉈也為了減輕重量,因此都打得比較薄。為了入山的需要,輕薄與強韌都是很重要的因素,秋友義彥自己也是獵人,也有上山的經驗,所以很清楚上山的人會需要什麼樣的刀。如果完全只使用全鋼打造的話,會欠缺柔軟性而容易脆裂,秋友義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因此開始挑戰製作甲伏造。
「甲伏造」原本是日本武士刀中最熱門的製法,此傳統製法如要完整呈現,需要高度技術和經驗,放眼日本國內也僅少數幾人可以達到此境界。秋友義彥在鍛造熱處理的溫度以及燒刃土的研究上下了很多的功夫,甲伏造是失敗率很高的高難度鍛造法。中心為極軟鐵,外用安來鋼包裹鍛冶,在敲打過程中就可以決定這項成品的實用度,大多的鍛造屋在燒入的時候會失敗很多次,要成功成為完成品的過程需要經過數十年的失敗以及測試。而秋友義彥能夠了解鋼和鐵的表情,進而和鋼材對話,並成功鍛造初完成品的製法才是「甲伏造」,這種以日本刀構造為基礎的製法羧然困難,但也最受歡迎。由刀匠自己研發的鉛,在熱處理時燒出的漂亮刃紋,再使用天然砥石以全手工研磨,便完成高級精緻且兼具實用性的獵刀。
超越一般的山刀:揭開獨特之處
秋友義彥的甲伏造除了有獨門的熱處理外還燒出極漂亮的刃紋。可說是兼具有高硬度以及柔軟度,將本燒刃的實用性發展到極致。使用時不但銳利無比且斬竹時一刀兩斷的威力令人驚訝,除草時亦不會有傳統山刀過重的缺點也不至於揮刀太頻繁,致使手腕酸痛。
因此,秋友義彥甲伏造的劍鉈不僅沒有被傳統技術束縛而喪失實用性,還兼具輕薄、堅韌、易磨等高性能。秋友義彥的山刀非常奇特,外觀看起來雖與一般山刀相同,但是卻擁有日本武士刀的內涵與靈魂!
秋友義彥從孩提時期開始,生活周遭都是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的鍛造所,因此從小就耳濡目染,這也造就了他什麼都能製造、什麼都能加以應用變化的能力。從小的訓練加上需要應付大量訂單,使得秋友義彥練得一手好技術,但是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達人的自負與頑固。事實上,從很多小地方都能看出他的個性,秋友彥義其人與他所打造的刀一樣,充滿了豪邁與真實。